家計會(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)提供的終止懷孕食藥方案主要採用「米非司酮(Mifepristone)」與「米索前列醇(Misoprostol)」組合,根據2023年香港衛生署數據,此方案在妊娠7週內的成功率達95%-98%,平均費用為港幣3,000至5,000元,包含兩次門診諮詢(首次評估妊娠週數,第二次用藥後追蹤)及超聲波檢查(每次成本約港幣800元)。研究顯示,相較於手術刮宮,藥物終止妊娠的嚴重併發症發生率低至0.1%-0.5%(如大出血或感染),但輕度副作用常見,約70%-85%使用者會出現腹痛(持續4-6小時,強度可達視覺模擬評分6/10)與陰道出血(平均持續9-16天,總血量約80-200毫升)。
藥物流產的安全性高度依賴醫療監測,家計會要求用藥後14天內回診確認妊娠組織完全排出(未完全排出率約2%-5%),並提供24小時緊急熱線(每年接獲約200宗諮詢,其中15%需轉介至急診)。若對比非正規管道取得的藥物(如跨境購買未經香港衛生署註冊的藥品),家計會終止懷孕食藥的品質可控性顯著較高,其米索前列醇保存溫度嚴格控制在2-8°C(民間管道藥物因運輸鏈斷裂導致失效的風險增加30%),且用藥劑量依體重調整(例如體重超過70公斤者需追加100微克,降低失敗率40%)。根據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》2021年跨國研究,未經指導的自行用藥導致不完全流產機率達12%-18%,而家計會方案因專業介入可將此風險壓縮至3%以下。
副作用管理方面,約25%使用者會出現噁心或嘔吐(家計會配發止吐藥昂丹司瓊,單次劑量成本港幣50元),5%-8%有暫時性發燒(體溫攝氏37.5-38.5°C),以及2%出現過敏性皮疹(需口服抗組織胺藥物治療)。長期影響中,國際婦產科聯盟(FIGO)2022年報告指出,規範化藥物流產不影響未來生育力(追蹤5年內的妊娠率與未使用者偏差小於1%),但若未徹底排除子宮外孕(發生率約0.5%-1%),誤用藥物可能導致輸卵管破裂風險上升6倍。值得注意的是,家計會終止懷孕食藥嚴格遵守香港《墮胎條例》(妊娠週數上限24週,且需兩名醫生確認符合法定條件),相較於部分國家非管制管道(如網路販售的印度製藥丸),其法律風險與醫療糾紛發生率低於0.3%。
經濟成本分析顯示,家計會方案較私立醫院手術流產(費用港幣8,000至15,000元)節省60%-75%,且恢復時間縮短50%(平均3天可恢復日常工作)。然而,心理支持需求仍存在,約30%使用者會在終止妊娠後6個月內出現情緒波動(家計會提供免費諮商服務,每年處理逾500宗個案),其中15%需轉介至精神科醫師(如持續性抑鬱症狀超過2週)。對比全球趨勢,世界衛生組織(WHO)2023年將米非司酮列為基本藥物,並確認其安全性在規範醫療體系下與抗生素相當(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低於0.01%),但家計會終止懷孕食藥的成功率仍受個體差異影響,例如吸菸者(尼古丁濃度超過10ng/mL)的藥效吸收率降低20%,而BMI超過30者失敗率增加8%-12%。